摘要:作为景德镇市唯一城郊的昌江区,1970年建区以来,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秉持服务中心、赢得民心的“两心”理念,弘扬“荷塘精神”,服务城市,发展昌江。40载风云激荡,40载勇毅笃行!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,因穿城而过的昌江而得名的景德镇昌江区,在...
作为景德镇市唯一城郊的昌江区,1970年建区以来,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秉持服务中心、赢得民心的“两心”理念,弘扬“荷塘精神”,服务城市,发展昌江。
40载风云激荡,40载勇毅笃行!
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,因穿城而过的昌江而得名的景德镇昌江区,在这条奔腾不息的母亲河推动与改革开放的大潮涤荡下,迸发出惊人的力量。
40年来,昌江人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、拼搏进取、敢为人先的精气神,谱写出高质量发展、高品质惠民的瑰丽篇章。
今天的昌江区正激进扬帆,展现出经济健康发展,民生持续改善,社会保持稳定,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“年轻态”。
旧貌换新颜 “望山见水”乡愁浓
初冬时节,来到位于昌江区的昌南湖湿地公园。但见碧波荡漾,满目的蔚蓝与青翠,人文绿化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。
昌南湖湿地公园历史虽不长,但放在改革开放40年的大背景下,它却是一个时代变迁的“样本”——见证了景德镇翻天覆地发展,见证了昌江区绿色发展、生态振兴的华丽转身。
几十年以来,在很多老昌江人的记忆里,西河河道的鲤鱼洲段沿岸地势低洼,每逢雨季与汛期就会形成大面积内涝,不仅给当地居民造成不便,而且洪水泛滥,严重损伤城市面貌。2016年初,景德镇市开始投入巨资启动昌南湖工程,对该地区进行全面环境整治。如今,这里有阳光、有沙滩、有树、有水。夕阳西下,昌南湖的天空云蒸霞蔚,水天一色无纤尘,游人漫步其间,沉醉于这片山柔水媚之中,真可谓“大湖美景入眼来”——这里已经成为昌江区的城市会客厅、市民休闲地和市内“天鹅湖”。
“昔日蟠龙岗,名字叫得震天响。天晴吃灰土,落雨泡泥汤,乱搭建,乱摆摊,出门心里堵得慌。如今蟠龙岗,名字叫得震天响。路平心也宽,花开眼前亮。小广场,文化墙,城市双修都在忙。”这是如今流传在昌江区西郊街道蟠龙岗社区的一首“打油诗”,由居民自发创作,广为传播,讲述的就是蟠龙岗社区的美丽蜕变。目前,该社区成为昌江区改造205条背街小巷的生动缩影。
窥一斑而见全豹。昌南湖湿地公园的变迁,是改革开放40年来昌江区城市建设和城市颜值巨变的一个生动缩影。近年来,昌江区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大整治和城市“双创双修”,以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为路径,完成棚户区改造100万㎡,新增公用绿地面积24.2万㎡,全区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,从解决“脏乱差”到“塑形”,使得昌江区发生了“千年未有之变化”。
——昌江区先后对国家森林公园、月亮湖、官庄农贸市场等周边环境进行了集中整治;实施了盘龙路、黎明路、紫薇路等背街小巷和月丘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;打造了金桥村和稻香花厨、枫林村、张五常收藏艺术陈列馆、月亮湖环湖骑行公路“三点一线”休闲旅游线路。
——开展集中整治和强制拆除“两违”专项行动,去年以来共拆除“两违”建筑2600处,面积27万平方米,有效遏制了“两违”增长势头;昌江区还作为全省100个县(市、区)的唯一代表,在全省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。
——以打造“一带四片七线”(一带:昌江百里风光带旸府滩至鲇鱼山段;四片:蟠龙岗片区、金鱼山片区、三河片区、官庄片区;七线:206国道、瓷都大道、紫晶大道、迎宾大道、昌南大道、景德西大道、S207道)为主轴,着力提升城市品位、农村环境和社会文明程度,为昌江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一组组变化,一项项成绩,昌江区用环境大整治和“双创双修”创出了品质,修出了美丽,实现了“颜值与气质齐飞”,也生动讲述改革开放在这方热土上的“传奇故事”。四十年间,城乡巨变、环境巨变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正是昌江人把以人为本、尊重自然、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设计,让城市生态宜居,让乡村“望山见水”、有乡愁更有发展活力。
以创新为核 高质量发展风景好
这样一幕至今被很多人津津乐道:在今年10月举办的2018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,昌江区重点招商项目“猎豹移动”公司以移动机器人形式在展馆提供智能讲解服务,这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陶瓷专业展会服务中尚属首例,引发舆论热潮和中外媒体普遍关注。
引发关注的背后,是改革开放40年来昌江区传承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勇于开拓”的“荷塘精神”的结果。从引进新经济新动能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,再到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,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昌江区的发展日新月异。
——不断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。努力营造“环境最优、成本最低、服务最好、办事最快”的“四最”营商环境,探索推行“一次不跑”“减证便民”等审批新模式,为落户企业提供“全身心付出、全过程奉献、全方位关怀”服务,着力营造亲商、安商、富商的良好发展环境,用实际行动筑巢引凤招才引智,吸引众多企业来昌江区投资兴业。“用时短、效率高、服务好”,这是许多企业对昌江区良好营商环境的共同感受。“吃得好、睡得香、住得舒心”是来昌江区投资发展企业家们的真实表述。数据显示,仅2018年共取消了7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,为企业降低成本712万元,为全区41家企业实施财政担保,获得银行信贷贷款1.607亿元,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,优化企业发展创新环境。
——坚持合作联动搭建人才平台载体。建设鱼丽工业园区,让产业所需实用型人才“大有可为”;搭建电子商务平台,建实“三河沟淘宝村”“石岭村淘宝村”、陶瓷电商产业园等,让电子商务、现代物流等前瞻性人才大显身手。搭建党建社工平台,将“金霞党建工作室”打造成党建社工人才孵化基地,让服务管理型干部茁壮成长;搭建乡村产业平台,加大脱贫攻坚力度,建好荷塘铁皮石斛种植基地、稻香花厨休闲农业基地、牛业养销合作社等平台,为乡土人才提供广阔天地。
——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新经济新动能。猎豹移动、优飞科技、卡服物流、富祥股份、美琳康大等企业纷纷落户昌江,生物医药、智能制造、电子信息、现代物流等创新板块正在加快形成,成为助推昌江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。2018年,预计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18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长8.5%,引进内资35.2亿元,引进外资2492万美元,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%,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达到7.72亿元,完成主营业收入为6.42亿元,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向好,经济运行处于平稳增长区间。
大道直行,奋楫者先。昌江区在改革开放中始终以创新找准各领域的切入点和着力点,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再强化,在转型升级上再推进,如今的昌江区经济发展有了更厚重的“含金量”,也走上了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快车道。
聚焦美好生活 魅力昌江幸福起航
改革开放,让昌江区的财政蛋糕越做越大。发展的同时,昌江区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,让百姓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,感受新昌江的“温度”。
近五年来,昌江区36%的财政资金、累计8.9亿元投入民生领域,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全覆盖,就业、住房、养老、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农村特别是农垦危房改造等问题,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。深入推进平安昌江建设,深化精神文明创建,跆拳道、摔跤等竞技体育项目位列全省第一,丽阳古窑遗址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,昌江区的老百姓过得更加安心、舒心、开心。
——教育事业均衡发展。城区学校提质改造,余家希望小学、三河小学教学楼投入使用。新征教育用地155.76亩,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全省第六、全市第一的好成绩通过国家督导组评估。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,昌江一中二本上线率不断攀升。
——卫计条件持续提升。投入2068万元,启动昌江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楼项目建设。投入958.7万元,对全区4380名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。为贫困户新农合缴费补助40.91万元。
——文化事业繁荣发展。组织开展了建军90周年文艺汇演、全民阅读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,国保单位丽阳窑址保护规划通过省专家评审,丽阳窑址和三闾庙码头等古遗址列入景德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点。成立区书法家协会,举办群众性书法展览3次,书法公益大讲堂3期,参观人数6600余人次。
40年发展气势如虹,昌江区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:幼有所育、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、弱有所扶。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的实施和惠民政策的出台,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。每当说起这些,不少百姓纷纷感叹“如今的生活比蜜甜。”
40年弹指一挥间,40年飞跃万重山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千年瓷都昌江区的改革实践、历史经验、创新举措也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。展望未来,作为这座千年古镇的靓丽门户,昌江区一定会在锐意进取中激荡起奋进新时代的凌云壮志,再绘改革开放新辉煌!(许荣崽 涂伟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