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去过景德镇的人大概都知道,这里有一条以人名命名的道路——唐英大道。唐英是乾隆任命的景德镇督陶官,这个东北汉子46岁时来到这个江南小城成为“景漂”,一呆就是30来年,一手打造了清朝景德镇官窑的辉煌。现在动不动拍数千万一个的天价转心瓶,还有故宫...
去过景德镇的人大概都知道,这里有一条以人名命名的道路——唐英大道。
唐英是乾隆任命的景德镇督陶官,这个东北汉子46岁时来到这个江南小城成为“景漂”,一呆就是30来年,一手打造了清朝景德镇官窑的辉煌。
现在动不动拍数千万一个的天价转心瓶,还有故宫里那个国宝瓷母,全是经他之手。
景德镇御窑博物馆,灵感来自于砖窑独特的形式
曾经有一位匠人说过,“景德镇是劳作者的乐园。”
在中国的大历史中,留下名字的大多是帝王将相,风流名士,而景德镇却忠实地记录着每一代匠师的姓名。
依靠双手的力量,匠人终将被铭记。
。
。
。
也许,从景德镇被宋真宗赐名“景德”那一刻开始,景德镇就与皇家、与瓷器有了割舍不掉的关联,
宋代青白釉执壶
南宋青白团花纹梅瓶
宋代,景德镇首创青白瓷。这是基于宋人喜好而生的瓷器。
釉色介于青白之间,“青中透白、白中泛青”,具有玉器的温润、坚定的物理属性,辅以刻花、篦划、印花等装饰,在理学盛行的环境下,成为完美歌咏对象。
元代,景德镇创烧出震动世界的元青花。
虽然早已无法推算第一只元青花的出现时间,但元青花的诞生依然是精彩的,元青花融合了蒙古的色彩偏好,伊斯兰的钴料,还有中国陶瓷的工艺。
当年的元政府掌控了管理统筹,将匠人分工、分级,景德镇本身拥有瓷胎釉完善的制作条件基础,加之引入从波斯进口的“苏麻离青”的钴料,促成了青花瓷的诞生。
13世纪,景德镇瓷局升级,直属中央机构,规模扩大了四倍。
此后,景德镇的创举接连不断,釉里红、钴蓝釉、铜红釉、卵白釉等风靡全球的新品种,奠定“瓷都”之地位,使“China”成为中国的代名词。
再到明清时期,成为全国制瓷中心,创烧点彩、釉下彩、釉上彩、斗彩等多种彩瓷品种,景德镇窑的窑火从未熄灭,甚至愈烧愈烈。
。
。
。
如今的景德镇窑在陶瓷界的地位不言而喻,“景漂”一族也越来越庞大。
手艺人大齐就是其中一位。
大齐是体育科班出生。他从事体育工作长达九年,有几项专长甚至有国家级运动员的水准,体院毕业后,在家乡当地的一所学校任教,那时候的他就“不安分”,怀揣自己的音乐梦,一个人背着把贝斯就去了离家千里的丽江组乐队。
他有国家级运动员的水准,豪迈豁达,却被陶瓷的细腻吸引。
一边是一份得体而稳定的工作,另一边是一条未知的制陶之路,大齐选择了后者。
家中唯有爱人支持了他的想法,“我爱人自己画工笔的,对陶瓷也很有好感,再者做体育这行,年龄越大越难,所以那时候我爱人支持我去景德镇学习,后来我景漂回来,也是她支持我卖车筹经费继续我的试验。”
他用惊艳形容初见木叶天目盏的感觉:一片天然的树叶,历经一千度的高温,竟可以温柔地坠落在杯盏里,安静地绽放自己的光华。大齐沉迷于木叶天目的魅力:千年前的宋代人,到底又是以何等的巧思才能制作出如此有禅意的器物?
木叶天目盏是古吉州窑独创的传统制瓷种类。盏中的木叶呈黄色、褐色或兰绿色,茎脉清晰。注入茶水后,木叶尤如飘荡在水中一般,若沉若浮,自古享有“木叶无双”的美誉。
要知道木叶盏成品率也不会太高,往往数十窑300多件,都难有一个成品,其烧制难度、烧成率都让人望而却步。
于是,他动了烧制木叶盏的念头,为了做好木叶天目,没有任何经验的大齐不得不下苦工。从练泥、拉坯,再到制瓷、配釉,最后烧制,每一道工序都要从基本功练起。他坚持一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室里,亲力亲为,从制胚、进炉到出炉,制作一窑木叶盏多数情况下需要花掉八到十天……
上九工作室
这样的故事景德镇还有很多,从景德镇崛起,到如今的繁荣,一代代的“景漂”,正把自己的梦想和这座维系千年手工制瓷体系的城市,紧紧连接在一起。